一个爱看电影的普通人
间歇性失踪
微信搜「阿卷同学」
 
 

人物自有其命运,洛基显然没有



洛基最好的结局是死在雷神2,永远别复活。


这种感觉在复联3开画五分钟就尘埃落定了,就在灭霸说完那句“这次别想再复活”。


毫不意外那一瞬间影院响起了稀疏而短暂的嗤笑。是啊,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句不合时宜的调侃,是漫威无论走到哪都关不掉的抖机灵模式,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:都愣着干什么,给我笑!


是,洛基每一次死亡都像跟你闹着玩,以至于他的死不仅不会让人悲伤,还让人莫名兴奋甚至想笑。牛皮吹多了,真牛了也没人信。


可这好笑吗?


不好笑,因为没有必要——因为洛基的死法本身就足够可笑了,不需要再添油加醋。你编剧深怕洛基不死,索尔没有动力单刀赴灭霸力挽狂澜,我懂,为推动剧情他得随时准备好去死或者复活或者生死未卜。薛定谔的洛基,oj8k。


这个角色的死还需要渲染吗?毕竟他已经“死”了那么多次。


死去活来反反复复黑黑白白,硬生生从一个人物变成道具。亦正亦邪四个字说着好听,说到底就是砖头角色,塑料角色,哪里需要往哪搬,再光鲜的表演也掩不住内里失真。


我想编剧忘记了:人物有自己的命运。


福楼拜在写包法利夫人自杀时曾嚎啕大哭,他心痛于爱玛必须死,没有选择。爱玛的别无选择也让他别无选择。托尔斯泰写安娜·卡列尼娜,陈忠实写田小娥时都有类似情况。这种“没有选择”,就是人物的命运。剧情跟着人物走,而不是相反。


周克希给《包法利夫人》写序言时说:爱玛没有走出来,不是福楼拜不让她走,而是那种燃烧和快乐是永远也走不出去的。


不是福楼拜不让她走。一句话道出了「人物真相」。


麦基在《故事》里提过人物设计的关键两点:人物塑造与人物真相。肉眼可见的是人物塑造,肉眼之外是人物真相——剖开人物内心,他想要什么?


人物真相的关键在欲望,欲望带来动机,动机带来行为。立体的人物不仅拥有自觉的欲望,还拥有不自觉的欲望,这些欲望决定着他的行为,引导他的命运。


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洛基会走到这一步。因为不论是自觉的欲望还是不自觉的欲望,在洛基身上都越来越模糊。


这个人物已经沦落到完全跟着剧情走,不再具备自主意识。


洛基的原始欲望是什么?——母亲的爱与父亲的认同。这是多数普通人都能产生共鸣的欲望,这也是为什么雷神1能让不少观众移情于他。


能够认同他;可以学习他;希望他获胜——人物形象具备这3点,招人喜欢并不难。


雷2是洛基这个人物形象的巅峰,原始欲望与动机都衔接得很好。


到了雷3,一切开始崩坏。似乎洛基还是那个洛基,依然“亦正亦邪”插科打诨游戏人生,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坚定的信仰。但你越来越不知道他想干什么。


因为他确实无事可干了。


洛基的原始欲望已经断层。彻底告别了父母与过去的生活后,他还能做什么?


我一直认为漫威电影中,完成度最高的人物是美队和铁人,原始欲望足够强烈,内心世界足够多维。天真又世故,冷静又冲动,清醒又迷茫。而且两人几乎呈镜像:一个从未改变,一个变了很多。


美队的原始欲望:从始至终都是“付出”。无论是孤立无援还是一呼百应,他的初心从未改变。


铁人的原始欲望:从“拯救自己”到“拯救他人”。有过痛苦方知众生痛苦,这是他内心世界的“质变”。


一路看下来你会发现每个复仇者的心境都在随着情势变化,或者说“进化”。区别只在于明显或不明显。


洛基呢?雷2之后洛基就不再“变化”了,像一张行走的照片。确实,他也没有什么变化的空间了。


人物自有其命运,洛基显然没有,也因此他的人气反而成了累赘,连累他不得不成为推动剧情和制造噱头的工具。


为什么他没有?我想是因为,打一开始他就不是创作者心中的主角,他只是个“意外”。


眼看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被创作者慢慢放弃是什么感觉?

是一腔热血喂了狗的感觉。


所以我始终认为,洛基最好的结局就是死在雷神2。赖活不如好死。


强行续命,有时候也很致命。


END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「阿卷同学」


相关阅读:

【毒液】你们就别做英雄了

【黑豹】也套路也新鲜

【雷神3】超级英雄终成段子手

【蜘蛛侠:英雄归来】老铁心里苦

【美国队长】关于Steven·Rogers



15 May 2018
 
评论(9)
 
热度(225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