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爱看电影的普通人
间歇性失踪
微信搜「阿卷同学」
 
 

【美国丽人】困境浮世绘

莱斯特42岁了,一事无成。

他有车有房有花园,客厅有上千美元的意大利真皮沙发。尽管多是老婆掏腰包。

他有着完整的三口之家。尽管内部四分五裂。

妻女不爱拿正眼瞧他。总之这一家子都不爱拿正眼瞧彼此。


每天早晨,莱斯特站在落地窗前,看着在花园里与邻居喋喋不休的此生只热衷于维持完美形象的妻子,就感觉自己一天的情绪都开始往下沉:


我一看到她就觉得累。


这就是莱斯特对卡洛琳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的全部感觉。激情与快乐对他们来说好像是上辈子的事。

莱斯特的中年生活就是这么丧气爆表,并且他很清楚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休克。


因此当见到青春貌美的安吉拉,莱斯特内心有东西开始死灰复燃。他感觉人生有救了。

自打认识安吉拉,莱斯特只剩下一个人生目标——成为她的情人。

他调动全部精力为此服务,养身健体,辞旧迎新,活得愈发有劲。从前兴趣缺缺的一切在他眼里都一点点多彩起来。他也不再是从前那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中年卢瑟。


所以这是一个爱情拯救中年屌丝的故事?

不是的。




莱斯特的女神安吉拉,并不是真·女神。只是一个用自傲掩饰自卑的小女孩。

她佯装成熟风流,过度自负,并深信这样的女人最美。

她憎恨做普通人,喜欢成为大众焦点。收割他人的赞美与艳羡是她生存的唯一动力。

她喜欢用夸张语气讲述自己的风流事,乐于看到他人惊艳或惊讶的目光。尽管她连真正的老二都没见过。


莱斯特被安吉拉的伪装蒙蔽,误以为她是风情万种的尤物。

于是,当安吉拉告诉莱斯特自己还是处女时,莱斯特看着这个跟他女儿一般年龄的女孩,一身冷汗。如梦初醒。

原来人生解药并不存在。

原来没有尤物,没有春天也没有救赎。那都是他为了逃避现实编织的幻觉。

只有一个喜欢装大人的、脆弱迷茫小女孩。

我想是直到那一刻莱斯特才肯直面内心,而在此之前他习惯将希望寄托于外物。


安吉拉与莱斯特的“命运邂逅”,没有相互拯救。不过莱斯特阴差阳错在这场闹剧里找回了自己。

有点无常,有点搞笑。又让人有点感慨。


这就是莱斯特与安吉拉的故事。这只是电影《美国丽人》的“冰山一角”。

这部群像电影的内涵远不止这两人,也远不止这点事。


想象力天下无敌。想象力拯救一切。这是《美国丽人》给我的最大感受。

前者指故事编排,后者指手法呈现。


个体生存困境这种苦大仇深的主题,导演却能用如此举重若轻的方式表现。直让我两眼发光,嘴巴张开又闭上只剩词穷。

表面看是一个中年屌丝男的最后一春与终极自嘲,实质上电影并不局限于某个人或某类人,而是用一个故事串起了好几类人的艰难生存状态。
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人人有首难唱的曲。




中年危机屌丝男,物质至上女强人,因自卑而装X的中二病,总是不高兴的叛逆女,看似古怪实则文艺的毒贩子...

不同年龄不同身份,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与环境下最常见的人群。

他们各有各的困境,困境造就他们的心病,心病又反过来滋养困境。往复循环,所谓生活怪圈就是这样。

这些精神上的崩坏期潜伏于生活的各种阶段,社会的各个角落。


电影很多地方的处理都轻松又喜感,但并非娱乐至死。

主题是沉重的,手法是轻盈的。手法愈是举重若轻,你就愈能感觉到背后那种沮丧。

自嘲是对无法避免的不幸所特有的应激反应。

俗话说还有力气自嘲就说明情况还不算太糟——但其实这也是一种自嘲。


电影原名是American Beauty,译成“美国丽人”其实有点可惜。乍听还以为是什么都市猎艳之类的三流剧情商业片,拉低了作品高度。

据民间考证American beauty是一种花,花期短暂,枯萎时从根部腐烂。

听起来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另一种隐喻。电影里那些表面岁月静好的家庭与个人,大都陷于水深火热,与那从根部腐烂的花倒是相似。


无论花的暗喻是否属实,beauty在电影里的含义也远不止于“美人”。它是一个宏观概念,是生活之“美”。漂亮皮囊只是其中一种。

那个随风飘荡的白色塑料袋,佯装成熟其实内心稚嫩的女孩,看似古怪实则洒脱细腻的少年。他们都是有色彩有温度的存在,是美之所在。

这些美,零散,细密,需要人类付出耐心去发掘。

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短暂温存。

而无数个短暂温存就是幸福一生。


31 Oct 2017
 
评论
 
热度(23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